日本為什麼在亞洲孤立? 

許介鱗

2006/4/7

德國與日本的比較

日本與德國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家,戰敗之後日本在盟軍麥克阿瑟佔領下保持國土統一,德國則被美、英、法、蘇聯分裂為東德、西德,直到1990年才實現統一;日德兩國戰後都是接受美國的援助而復興的。目前兩國都有相當的軍事國防體制,但都不能算是完全獨立自主,因為德國軍隊接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統合指揮,日本則受制於「麥克阿瑟憲法」(日人虐稱)的放棄戰爭條款限制,以及美日安保條約的規定。

德國與北約組織的關係是實際的平等關係,與歐洲主要盟國也是平起平坐,而且在北大西洋公約之下,德國與美國有正式互惠的防務義務;但是在美日安保條約下的日本,美日之間實質上是不平等的關係:美國有防衛日本的義務,但不需日本來防衛美國,這個條約形同美國是日本的「保護國」。日本以美國為靠山,正在將「自衛隊」轉變為「自衛軍」,但與亞洲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了。

德國在歐洲不孤立,日本在亞洲孤立

德國是歐洲聯盟和北約組織的正式會員國,從前被德國侵略的鄰國現在都不認為德國會威脅,反而把德國當作受歡迎的經濟與政治夥伴,有些國家甚至歡迎出現德國領導的中歐同盟,把德國視為友善的歐洲區域大國。日本的亞洲鄰國則不然,他們仍不能忘懷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野蠻侵略。德國坦白地道歉並負責賠償過去的戰爭責任,日本一直不能反省過去的侵略戰爭,不肯賠償而以慰問金推卸責任。

日本戰後的復興,靠「韓戰」時美國的軍事特需;1960年代日本的經濟高度成長,也相當程度靠「越戰」美國的軍事特需。換句話說,戰後日本經濟窮困潦倒跌到谷底,乃是靠亞洲鄰國水深火熱的「熱戰」發戰爭財的另一類「戰爭暴發戶」(warprofiteer)。

德國在歐洲有很多盟友,相對的,日本在亞洲沒有一個真正平等的區域夥伴。德國不論政治、經濟、軍事並不孤立於西歐;日本則在東亞區域,只有經濟使用政府開發援助(ODA)來維繫,現在ODA金額減少,經濟關係越來越薄弱,至於政治、軍事顯然孤立於亞洲。許多亞洲人認為日本是個自私自利的國家,而且過度模仿西方:明治以後學習西方帝國主義侵略亞洲;戰敗以後日本追隨美國的價值觀。例如亞洲國家質疑美國對人權乃至全球化的觀點,但是日本並不分享亞洲的觀點。德國認同於歐洲,但日本並不甘願認同於亞洲。

日本雖位於亞洲,卻未必安份於作個亞洲國家。明治時代日本的思想家福澤諭吉就赤裸裸的提倡日本的「脫亞論」;當代日本學者梅棹忠夫也主張,日本在文化上不屬於亞洲,而是接近歐洲。日本根本瞧不起亞洲,以為自己是文明「先進國」,日本民族與文化在亞洲是最優秀的,竭力與亞洲其他被認為「後進國」的民族文化劃清界線。

亞洲並不認為日本的「經濟開發」是善意的

日本資本主義侵入亞洲,亞洲的資源支持日本豐盛餐桌的食物,日本廠商亂伐熱帶雨林的木材,日本工業製品傾銷亞洲,企業壓榨亞洲的低工資,又輸出公害到亞洲。日本政府開發援助(ODA)賄賂菲律賓前總統馬可仕(F.E.Marcos)的腐敗政權,但實惠不能到達民眾。日本文化如卡通文化污辱亞洲人的民心。日圓增值更加助長亞洲國家的痛苦,中國對日本的龐大長期債務有相當部分以日圓計價。日本外相的妄言,傷害到日本與中國、韓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的修好關係。

近年來,日本不肯反省過去對鄰國的侵略,未能正確面對侵略歷史,觸怒了不少亞洲人民。日本右翼不用說,新世代的日本人,已經不再記得第二次大戰的創痛,也不再為它感到羞愧。現在這種錯誤的歷史態度,使其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及渴求的領導地位很難如願以償。

日本是美國勢力的延伸

為什麼日本是富裕有活力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在亞洲地區卻是一個孤立的國家呢?因為日本的經濟大國地位,看起來是美國勢力的延伸,軍事力更是如美軍在亞洲的爪牙。

現在日本的輿論界,不論左右派或大小派,都有一共同的想法與夢想,說穿了,就是「美國第一、日本第二」:攸關日本命脈的基本共識就是與美國結合,認為這是日本無可替代之路。唯一的政策差別是如何更善於運用美國關係,來增進日本利益。因此第一、追隨美國,不要貿然太早破壞掉美國的安全保護傘;第二、利用與美國的特殊關係,爭取全球承認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第三、為了圓「常任夢」,避免亞洲各國的敵視。

因此,日本不得不重視與中國、韓國和東南亞各國的關係,唯恐一味追隨美國,在亞洲失去盟友陷於孤立。美國雖然有美日軍事聯盟控制日本海權,但擔心中國崛起掌控歐亞大陸東側的陸權,以及東南亞各國組織東亞共同體,影響美國維持世界的霸權地位。

矛盾得很,日本越成為美國的爪牙,日本越在亞洲孤立。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