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介鱗教授 Dr. Hsu Chieh-Lin

許介鱗教授專欄連結

一、孕育與長成 ─ 多語言的培養

1935年9月1日出生於臺灣新竹,後遷於桃園縣中壢。特殊的成長環境,除了母語閩南語外,尚學會臺灣島內另一獨特風格的語言--客家話。1945年10歲時,臺灣光復並脫離日本的統治。自是年起,開始學習國民黨統治下的國語--北京話,而孩童時期潛移默化的日語教育,亦奠定往後日本留學的語言基礎。

 

二、負笈東瀛 ─ 輝煌的成績單

臺灣光復不久父親去世,家境陷入窮困,不得已進入完全公費並供給食宿的新竹師範學校。畢業後當小學教員,盡義務服務三年,然後考取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因仰慕日本的憲政制度,乃決心畢業服兵役後負笈東瀛留學。1963年,28歲正值青年黃金時期的許介鱗,已確立未來的學術生涯,以優異成績考取日本政府獎學金公費留學日本,進入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科,攻讀公法中的憲法。因在學成績全「優」(日本學校成績分為優、良、可、不可,不可即不及格),一直延續日本政府獎學金至1969年09月取得博士學位為止(圖一)。當許介鱗獲得東京大學戰後第一位公法學修習憲法的博士時,戰後的日本人學生中,尚未有攻讀憲法而取得學位的人,可見「臺灣孩仔」真厲害。爾後的第五年,始有日本學生高見勝利取得該校的第二位憲法學博士。

在博士課程的修業中,精湛的見解與過人的批判力,深獲指導教授憲法學權威小林直樹的讚賞。1968年03月,許博士在日本的『中央公論』發表「明治維新與政治思想」,獲得日本ユネスコ協會連盟獎狀(圖二);其次,以批判日本政治學泰斗丸山真男的理論為肇始的博士論文「日本與中國立憲初期立憲思想之比較研究」,從1970年到1971年分五期發表在國家學會雜誌上,獲得日本政治學界甚大的器重。至今,許博士在東京大學全優的這份亮麗成績單,臺灣尚無人能出其右。

圖一

圖二

 

三、歸國任教台灣第一學府 ─ 研究與教育齊頭並進

1970年二月,載譽歸國的許博士,隨即在錢思亮校長的禮聘下成為台大政治系的客座副教授,貢獻所學於母校。熱忱的教學態度,不僅贏得台大學生的愛戴,堅持不參加任何政黨的決心,也讓許博士真正保有學術的中立地位。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在此時期撰述的著名專論,例如『日本政治論』、『近代日本論』、『日本現代史』、『誰最瞭解日本』等,也逐漸地讓自己朝向日本學巨匠邁進。除了專業的所學,也心繫鄉土的感恩之情,而牽引許博士完成至今仍為台灣史學界的重要論著-『臺灣史記』(一至四卷)。

 

四、主持臺灣大學日本綜合研究中心 ─ 專長的發揮

二次戰後的日本,因全力發展經濟之故,向世人展現了其強大的經濟力,而這股力量更在1980年代後展露無疑。也因政治、經濟、科技、社會、文化等均有高水準的表現,對世界局勢的影響力逐漸擴大,歐美各國興起一陣的日本研究風潮。我國亦在這波潮流中,希冀結合學術與產業界力量,培植日本研究人才,增進對日整體認識,進而吸收日本的優點,以利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下,於1991年在臺灣大學成立了「日本綜合研究中心」籌備委員會,並於1992年正式設立。此時的許博士,在眾望所歸之下,扛起中心主任的重責大任。展現了專業素養的許博士,在任內接連召開多次的國際性學術研討會,例如1991的「中日文化差異研討會」、1991年的「中日經貿問題研討會」、1993年的「中日思維差異研討會」,以及多次的學者訪問座談等。這些學術活動不僅增進了台灣與日本的交流,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也向日人展現了臺灣的學術研究實力和成果。

 

五、榮聘國策顧問 ─ 高超的胸懷

1996年,頂著臺灣唯一在日本東京大學攻讀憲法學和政治學獲得博士的榮耀,許教授於前總統李登輝先生任內,在無執政黨黨派色彩的背景下,榮邀為國家的政策顧問,擔任對日本的政治與外交智囊。難能可貴的是,並不因身兼該職,而有絲毫貪圖功名或恣意驕縱之舉;反倒感慨雖有其職,卻難有直接薦言的機會,而於1999年辭去此職。

 

六、主張「亞洲文藝復興」、提倡「漢字文化圈」─ 畢生的理念

因中國與亞洲在產業資本主義上起步較晚,向來被西方烙印著「停滯」與「專制」的標記,而中國社會與全體亞洲亦被馬克斯主義者論述為所謂「亞洲生產模式」的停滯性所構成。故在許博士長久的治學觀念裡,乃極力提倡「亞洲文藝復興」(The Asian Renaissance)和亞洲價值觀的復活,希望能不必依歐美為中心的思維模式「自由主義」或「社會主義」體制論來思考,而依自然界中人類與之共生的地球文明論,重新構思能否從歐美的「自然征服觀」,轉變為亞洲的「自然順應觀」,亦即從歐美講求物質文明、偏重大量物質消費,轉變為相互尊重生命而文明共存的「亞洲學藝」(The Asian Arts)。

此外,相較於西洋產業革命為首的「現代化」所導致的全球性環保問題,許博士亦倡導「漢字文化圈」的思維模式。許博士認為亞洲的漢字文化圈文明是由中國、日本、韓國等地區所構成,在十七世紀以前尚比西洋文明優越。西洋僅因產業革命而誕生的新科學文明(即物質文明),始迅速地超越亞洲。與西洋「征服自然」的思想相較,亞洲的思維是「順應自然」,儘量謀求其間的調和,進而與自然界的「天道」融合,亦即「天人合一」、「主客合一」的宇宙觀及人生觀。許博士深信,如此的思維模式將是二十一世紀的趨向。

 

七、擔任臺灣大學法學院院長 ─ 弄活一池春水

重實踐於理想的許博士,於1996年獲選為台大法學院院長後,便大力地實踐「亞洲文藝復興」。許博士認為亞洲的文藝復興在臺灣,臺灣的文藝復興便從台大法學院開始。為了能撫慰國內長久以來重理工、輕文法,教育淪為技能訓練,知識份子盲目追求金錢、權位的空虛心靈,除了知識的傳授,許博士更致力於培養「真、善、美」的公民。在相信環境美化可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之下,許博士從美化校園開始做起。

於是,法學院的外牆牆柱上鑲嵌著由許博士從鶯歌自費購得的陶瓷版畫。弄春池池水裡放置了高科技的生化磚,以分解魚類排泄物,垂垂老矣的柳樹也在日本園藝師傅操刀,舉行重生的祈禱式下( 圖三 ),再度神彩飛揚。通道的中庭成了沙龍,國際會議廳、辦公室、教員休息室、教室迴廊、甚至洗手間都掛滿著畫作。206根牆柱上,各103幅的畫作與103幅的詩詞,深藏著許博士的用心,因為206幅的陶版,正如人體骨骼數目一般,象徵著如人體一般的靈活與朝氣( 圖四)。如此的謹慎、用心與無私,在講求物質與消費的臺灣,也更顯現出許博士難能可貴的氣度。

圖三

圖四

 

八、榮聘為東京大學客座教授 ─ 關懷臺灣前景的先驅

從憲法與政治的研究過程中,乃深刻地體認到治學須以史為鑑的道理。除熱心於中日憲法思想、制度的比較研究外,許博士亦鑽研於日本歷史以及近現代中日關係史,並完成不少鉅作。1999年08月至11月,東京大學以高薪聘許博士擔任「近現代關係史」客座教授,特別講授「亞洲的文藝復興」(圖五)。 懷著身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以及對歷史客觀評論的一脈精神,『戰後臺灣史記』於焉而生。秉持著對鄉土熱愛的延續及其一貫的經世態度,許博士不因榮升為台大科會科學院院長,而影響對學術的熱衷與執著,乃於2000年,也是臺灣政治、經濟、社會變動最大的一年,完成『戰後臺灣史記』的續集--『臺灣史記第四卷』。凡接觸過『臺灣史記』的讀者,無不對書中各章節末尾如司馬遷一般客觀史評之「臺史公曰」留下深刻的印象。『臺灣史記』系列中,已因涉及諸多蔣家王朝的尖銳質疑,故受到許多「擁蔣派」的猛烈批評;而『臺灣史記第四卷』的問世,更是許博士不畏權勢,對現實政治環境的強烈批判與建言,對臺灣影響至深的黑金、精省、軍購等問題的深入解析。許博士的銳利筆鋒不僅為我們劃開錯綜複雜的政治糾葛,更為臺灣的未來指出一條光明大道。

圖五

 

九、力辦日本綜合研究所 ─ 理念的延續

2000年,從臺灣大學社科院院長與政治系教授職位續聘為台大名譽教授的許博士,亦不以此為限,於是年戮力創辦日本綜合研究所,組織一所蒐集日本情報、提供智慧服務、促進台日關係及經濟、文化交流,裨益學術研究發展的民間公益學術文化機構。在許博士的主持下,秉持著漢字文化圈的理念和亞洲文藝復興的精神,在有限的人力與物力下,仍於2000年12月與2001年11月各別舉辦了「第一屆台日國際研討會--激變世紀中的東亞」與「第二屆台日國際研討會--東亞共同體之可能性」。在「經濟共生關係」、「天人合一思維」、「亞洲是一體」的討論共識下,兩次的研討會已將亞洲共同體形成的一些力量愈加緊密地集結起來,而這也讓亞洲文藝復興的腳步愈加向前大步邁進。

 

十、貢獻所學於佛光大學 ─ 東亞文藝復興、繁榮、和平 理念的推動

2001年02月,從台大退休後,在佛光大學極力延攬之下,許博士不僅再次執起教鞭,教育臺灣的莘莘學子,亦以日本學巨擘之譽,擔任佛光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籌備處主任,為推動東亞文藝復興與繁榮和平而貢獻。秉持著「九倒十起」的人生哲學,懷著熱愛學術、鄉土與世界的理念,在新的舞台裡,許博士不僅繼續傳播一生的理想,更將持續貢獻一份對臺灣誠摯與關懷的心力。只要執起了教鞭,如何培養具有真、善、美人格學子之事,便會持續不斷地推動下去,只要一筆在手,對臺灣政治與社會的建言,便會繼續下去。未來,亞洲文藝復興與漢字文化圈的理念還要繼續推動;未來,許博士還要持續撰寫『臺灣史記』續集;而未來的臺灣二十一世紀也將更加美好。

 

十一、退而不休,勤於筆耕,貢獻所長

許博士退而不休,筆耕不輟。自2002年起,於日本「植民地文化研究」學會之研究期刊上,至2017年的15年期間,每一期刊物上都發表研究論文,從來沒有中斷過。這種研究精神與毅力,實為罕見。

許教授在「植民地文化研究」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
  • 2002(創刊号), 思想史に見る東アジア共同体。
  • 2003, 日本の「近代化」は中国の資金援助によるものだ。
  • 2004, 日本帝国主義と「武士道」(全文)。
  • 2005, 後藤新平とその阿片謀略。
  • 2006, 植民地下の台湾米と地主階層。
  • 2007, 台湾における植民地支配肯定論の精神構造。
  • 2008, 朝鮮と台湾 日本植民地統治の比較(上)。
  • 2009, 朝鮮と台湾 日本植民地統治の比較(下)。
  • 2010, 「蕃人内地観光」をどう見るべきか。
  • 2011, 植民地法制の不平等性。
  • 2012, 福澤諭吉の台湾植民地思想。
  • 2013, 日本はどのようにして米国の「軍事植民地」になってしまったのか。
  • 2014, 「文明開化」と「植民地化」。
  • 2015, 東南アジア漢字文化圏復興の可能性。
  • 2016, 「戦争文明」から「平和文化」へ。
  • 2017, 「台湾独立」の父--史明。

 

近年來,許教授也在大陸的臺灣研究期刊,如「臺灣歷史研究」(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主辦),發表研究文章,如。
  1. 2016, 日本殖民臺灣與殖民朝鮮的比較研究。

 

十二、豐沛的學術著作 ─ 受人景仰的學術貢獻 許博士歷年來所發表的著作(部分)

(一)相關論文(Research Paper) 

  1. 許介鱗,1968.03.「明治維新と政治思想」,『中央公論』(東京) ,966號,頁290-297。
  2. 許介鱗,1971.03.「日本と中國における初期立憲思想の比較研究」,『國家學會雜誌』(東京),83卷5˙6號,頁1-81;83卷7˙8號, 頁1-47;83卷9˙10號,頁44-120;83卷11˙12號,頁51-103;84卷 1˙2號,頁1-42。
  3. 許介鱗,1974.10.「評論美國學者的日本研究」,『東亞季刊』(臺北:政大),6卷2期,頁67-88。
  4. 許介鱗,1982.09.「現代世界各國選舉制度的趨勢」,『憲政思潮』 (臺北) ,59期,頁198-220。
  5. 許介鱗,1983.11.「外征と統治-1874年臺灣出兵を例にして」,現代憲法研究 會編『現代國家と憲法の理論』(東京:有斐閣), 頁 389-416。
  6. 許介鱗,1985.09.「戰爭放棄と國際政治-中國人の視座から」, 蘆 部信喜先 生還曆紀念論文集刊行會編『憲法訴訟と人權の理論』(東 京:有斐閣),頁693-725。
  7. 許介鱗,1986.05.「日本との關係」,『もつと知リたい臺灣』(東 京:弘 文堂),頁300-326。
  8. Hsu Chieh-lin,1987.03 "Shidehara Diplomacy: The All- Direction Diplomacy in Japan," 『社會科學論叢』(臺北:臺大 法學院),第35輯,頁153-181。
  9. Hsu Chieh-lin,1989.03 "The Theory of Japan to Expel Foreigners," 『社會科學論叢』(臺北:臺大法學院),第37輯, 頁275-302。
  10. 許介鱗,1989.12.「臺灣は日本をこう援助してきた」,土生長穗編 『アジ アの行方˙日本の行方』(東京:大月書店),頁25-51。
  11. Hsu Chieh-lin,1990.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Japan", Yu San Wang edited, Foreign Polic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New York, Praeger),pp.45-62。
  12. 許介鱗,1990.03.「政治的十字路に立つ台灣」,明治大學國際交流 セン ター『招請外國人研究者講演錄』No7.(東京),頁1-21。
  13. 許介鱗,1991.09.「國家主權の?組を超えて」,通口陽一‧野中俊彥編『 憲法學的展望』(東京:有斐閣),頁783-801。
  14. 許介鱗,1991.11.「日本國會黨鞭制度」,雷飛龍編『英美日三國國 會黨鞭制 度』(臺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頁97-144。
  15. 許介鱗,1992.09.「日華斷交二十年──それでも台灣わ發展する」 ,『問題 と研究』(東京)第21卷12號,頁23-32。
  16. 許介鱗,1992.10.「平和憲法のゆくえとあジあの期待──台灣から 見た 日本國憲法」『窗特集──日本國憲法的深層』(東京)第13號 ,頁89-95。
  17. 許介鱗,1993.09.「台灣における民主化試論」通口陽一、高橋和之 編『現代 立憲主義の展開』(東京:有斐閣),頁687-711。
  18. 許介鱗,1994.05.「日本細川政權始末之剖析」,『理論與政策』第 八卷第三 期,頁89-97。
  19. 許介鱗,1994.07.「戰後日本政治、經濟、技術之發展」,『中日技 術合作季 刊』(臺北)第3期,頁2-7。
  20. 許介鱗,1995.06.「日據時期統治政策」,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近代史 ‧政治篇』(臺北),頁223-290。
  21. 許介鱗,1996.02.「日本のアジア政策」,『問題と研究』(東京),第25卷 5號,頁28-37。
  22. 許介鱗,1997.07.「日本新選舉制度對民主政治之影響」,『研考雙 月刊』第 二十一卷第一期,頁42-48。
  23. 許介鱗,1997.05.「西洋的民主主義の終焉と新しい政治制度の構想 」武者小路公秀編『邁向東亞共生之路』(大阪:大阪經濟法科大學 出版部),頁184-193。
  24. 許介鱗,1997.07.「台灣何去何從──共生主權論」,台灣大學日本 綜合研究中心『文明史上之台灣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台灣大學 日本綜合研究中心,頁609-639。
  25. 許介鱗,1999.06.「國際法與原住民族」,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原住民族權 利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頁102-104。

(二)研討會論文(Conference Paper) 

  1. 許介鱗,1975.09.「アメリカの政治がアジア太平洋地域に及ぼした 影響について」,アメリカ學會『アジア˙太平洋地域アメリカ研究 者會議報告』(東京),頁40-44。
  2. 許介鱗,1983.04.「日本和中國初期對西洋政治制度的傳入」,太平洋文化基金會『中日韓文化關係研討會論文』(臺北),頁1-26。
  3. 許介鱗,1984.08.「在中國的日本化學細菌戰部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戰前十年國家建設史研討會』(臺北),頁1-26。
  4. 許介鱗,1984.11.「戰後日本國憲法的制訂過程」,中國政治協會『 七十三年 年度學術研討會』(臺北),頁1-19。
  5. 許介鱗,1985.07.「抗戰時期日本對華誘和活動」,天主教輔仁大學『近現代 中日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頁1-15。
  6. 許介鱗,1985.08.「從盧溝橋事變論近衛內閣的戰爭責任」,中央研究院近代 史研究所『抗戰建國史研討會』(臺北),頁1-26。
  7. 許介鱗,1988.08.「科技與倫理-從日本化學細菌戰說起-」,加州大學『第五 屆國際中國科技史會議』(San Diego),頁1-22。
  8. Hsu Chieh-lin, 1988.10. "Japan's Foreign Policy and its Internationali -zation Strateg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eminar  on  Contemporary  Japan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Issue (Singapore),pp.1-30。
  9. 許介鱗,1988.12.「臺灣大學生與政治參與」,中韓教育基金會,『第十次中韓學術會議-主題:大學生與國家發展』(韓國‧清州), 頁47-59。
  10. 許介鱗,1989.06.「東アジア政治的社會的變動」,Asia Open Forum,第一屆 臺北會議論文,頁1-16。
  11. 許介鱗,1990.08.「第一次中日戰爭對日本政治經濟之影響」,香港 中文大學 ,『近百年中日關係國際研討會』(香港),頁1-19。
  12. 許介鱗,1991.10.「國際政經變遷與亞太經濟合作」,國家政策研究 中心,『 亞太經濟合作與臺灣角色研討會』(臺北),頁1-20。
  13. 許介鱗,1992.03.「九○年代世界政治的潮流」,時事問題研究所, 『當代課 題』研討會論文(東京),頁1-12。
  14. 許介鱗,1993.02.「戊戌變法與梁啟超在日的啟蒙活動」,中央研究 院近代史 研究所,『近代中國歷史人物學術研討會』論文,頁1-27。
  15. 許介鱗,1994.08.「日本設下圈套的戰爭」,國家建設文教基金會, 『中日甲 午戰爭一百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頁75-79。
  16. 許介鱗,1995.01.「戰後中日關係之轉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 所『第三 屆近百年中日關係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北),頁1-12。
  17. 許介鱗,1995.08.「西洋式民主主義的終焉與新政治制度的構想」, 北京大學 『和平‧合作‧發展,迎接二十一世紀學術研討會』論文 (北京),頁1-7。
  18. 許介鱗,1996.09. 「從台灣看沖繩與日本之安全保障」,沖繩經濟 同友會( 那霸市),頁1-10。
  19. 許介鱗,1997.05. 「地方分權時代的來臨」,八重山經濟人會議( 沖繩縣. 石垣市),頁1-8。
  20. 許介鱗,1997.08.「中日關係的問題點」,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中國與東亞- -21世紀的課題』論文(臺北),頁1-11。
  21. 許介鱗,1999.06.「國際法與原住民族」,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原住民族權 利國際研討會』論文(臺北),頁102-104。
  22. 許介鱗,1999.09.「亞洲的文藝復興」,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客座演講( 東京),頁1-12。
  23. 許介鱗,2000.11.『台灣改造計畫』(連震東先生紀念講座),法政講座,共 10頁。
  24. 許介鱗,2000.12.「亞洲『三權鼎立』的民主政治」,日本綜合研究所與東洋經濟新報社共同主辦『第一屆台日國際研討會--激變世紀中 的東亞國際研討會』論文,共12頁。
  25. 許介鱗,2001.11.「思想史から見る東アジア共同體」,日本綜合研究所與東洋經濟新報社共同主辦『第二屆台日國際研討會--東亞共同 體之可能性』論文,共10頁。

(三)專書與研究(Books and Research) 

  1. 許介鱗(編著),1974.02.『水門事件的研究』(臺北:大林出版 社),共337頁。
  2. 許介鱗,1975.01.『尼克森政權始末』(臺北:大林出版社),共 136頁。
  3. 許介鱗,1977.03.『日本政治論』(臺北:連經出版事業公司), 共302頁。
  4. 許介鱗(翻譯),1979.04.『比較政治制度』(臺北:國民大會秘 書處),共 214頁。
  5. 許介鱗,1979.07.『中國人の視座から-近代日本論』(東京:そし えて出版社),共262頁。
  6. 許介鱗,1981.02.『英國史綱』(臺北:三民書局),共298頁。
  7. 許介鱗,1985.12.『證言˙霧社事件』(東京:草風館),共230頁 。
  8. 許介鱗,1987.05.『近代日本論』(臺北:故鄉出版社),共234頁 。
  9. 許介鱗,1989.04.『政黨政治的倫理與秩序』(臺北: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共105頁。
  10. 許介鱗,1989.02.『誰最瞭解日本』(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共182頁。
  11. 許介鱗(共著),1991.12.『亞太資料集』(臺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共444頁。
  12. 許介鱗(共著),1991.06.『臺灣的亞太戰略』(臺北:國家政策 研究中心),1-96頁。
  13. 許介鱗,1991.08.『日本現代史』(臺北:三民書局),共371頁。
  14. 許介鱗,1991.08.『戰後日本的政治過程』(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共203頁。
  15. 許介鱗(主編),1992.03.『中日文化差異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台灣 大學日本綜合研究中心),共594頁。
  16. 許介鱗(協同主持),1994.09.『亞太經濟合作與台灣角色之研究 』(臺北: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共388頁。
  17. 許介鱗(共著),1994.09.『亞太經濟合作與美國的亞太戰略』( 臺北:業強 出版社),共24頁。
  18. 許介鱗(主編),1994.02.『中日思維差異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台灣 大學日本綜合研究中心),共686頁。
  19. 許介鱗(主編),1995.04.『文化震源地亞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台 灣大學日本綜合研究中心),共422頁。
  20. 許介鱗,1995.04.『由日本文獻研判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趨勢』(臺北:行政院 經濟建設委員會),共129頁。
  21. 許介鱗(主持),1995.08.『中日縣市綜合發展計畫策略之比較研究』(臺北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共159頁。
  22. 許介鱗,1996.09.『戰後臺灣史記』(臺北:文英堂出版社),共618頁。
  23. 許介鱗(主持),1997.06.『後冷戰時代日本政黨生態之研究』(臺北:行政 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共119頁。
  24. 許介鱗(主持),1998.06.『日本行政監察制度之研究-給我國的借鏡』(臺北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共270頁。
  25. 許介鱗編著,2000.10.『阿威赫拔哈的霧社事件證言』(臺北:臺原出版社) ,共223頁。
  26. 許介鱗(共同主持),2000.06『審計人員在刑事訴訟上保障制度之研究』( 臺北:審計部)。
  27. 許介鱗,2001.11.『臺灣史記』(續)卷四(臺北:文英堂出版社),共 402頁。